以案浅析——建筑业企业资质的代办
发表时间:2025-03-14 人气:146 次
资质代办,是指企业将需要办理的资质,交由专业的中介来代为办理。据数据显示,新建筑公司独立办理资质往往需要花费半年到一年时间,周期长,还没有保障,但找一个放心靠谱的资质代办机构,通常只需要几个月,就能轻松拿证。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时间意味着金钱,由此,一大批资质代办公司应运而生。笔者协助办理过的一起案件涉及建筑业企业资质代办纠纷,案件经过起诉、诉讼保全,最终以调解方式结案。
基本案情
2023年,A公司与B公司签订签订《委托代理咨询服务合同》,约定:由B公司为A公司办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施工劳务不分等级、安全生产许可证资质申报,提供相关服务,向A公司提供全程技术咨询、协助组织管理部门核准。A公司自行办理资质申报所需的职工养老保险相关手续及自行支付所聘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用,承诺所购买的社保真实有效,否则审批过程中因社保所引起的任何问题,责任及损失由A公司承担。
以上各项代理事务所需要和涉及的费用包含在《委托代理咨询服务合同》费用总额内(资质申报过程人员社保费用除外),《委托代理咨询服务合同》费用总额:95万元。代理申报事项期限自A公司第一笔款项支付之日起100天成功办理资质。后因B公司违约并给A公司造成了一定损失,A公司诉至法院,同时进行了财产保全措施,本案在开庭前,经双方再次协商,在法院达成了调解,法院制作调解书结案。
冰火两重天的代办市场
自建筑资质改革以后,高级别的资质,能够帮助企业承接更多工程项目。本意是为了适当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但其实反而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现状,同时也为资质代办行业发展迎来了新契机。资质代办的业务,通常包括资质新办、升级、转让买卖、增项等,是整个办理流程的业务内容,在现阶段可实现的商业化运营中,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特征。
我过建筑业资质的制度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的通知(2015年1月1日施行)中《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规定,“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申请建筑企业资质应具备的条件是,具有满足本标准要求的注册建造师及其他注册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2015年1月31日施行)规定:“现场管理人员是指与企业依法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由企业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取得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应岗位证书的人员,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或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可的行业协会颁发的相应岗位证书的人员。
技术工人是指与企业依法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由企业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并取得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认可的机构或建筑业企业颁发的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根据上述法律法规规定,我国实行的是建筑资质管理制度,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工程建设活动企业进入市场的准入性审查并颁发相应资格证书的许可制度,目的是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资质代办这项服务本身是合法的,当前建筑资质代办已然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大多数中小建筑企业都需要办理建筑资质,但建筑资质办理所涉及的政策法规较为庞杂,多数企业一知半解,交给建筑资质代办公司处理能够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将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施工劳务三个序列。其中施工总承包序列设有12个类别,一般分为4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专业承包序列设有36个类别,一般分为3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施工劳务序列不分类别和等级。而一些中介机构往往以各种承诺和手段吸引客户,例如:保证通过率、快速办理、低价优惠等,导致相关市场却是鱼龙混杂。然而,这些承诺和手段往往是虚假的,甚至是违法的。
建筑工程质量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筑施工企业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能否保证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因素之一。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资质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须拥有符合申报条件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而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证书挂靠的方式申报建设工程施工相关资质,如存在“人证分离”、“挂证”、“空挂”等违法违规情形,资质代办协议进而将会被认定无效。
而在“资质代办成功”的情况下,该资质亦将面临被第三人等向相关行政机关投诉举报或申请注销,并面临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例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由原资质许可机关予以撤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的罚款;申请企业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
这些实质上都是恶意串通规避国家资质审查,扰乱行政管理秩序,危害建筑行业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而且,通过虚假手段取得相应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其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也将难以得到保障。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为避免自身遭受不必要的损失,相关主体申请建设工程施工有关资质时,应秉承诚信原则,避免挂靠、挂证等行为。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而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是企业获取相应资质,进而确保良好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决定性因素,故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严格的规制,企业在办理资质及签订合同中,应始终坚持诚信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触碰法律红线。